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机不离手危机四伏
TUhjnbcbe - 2021/1/30 16:16:00

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:去年12月,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5.69小时,比年增加1个小时。每天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似乎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常态,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与健康相背离。所以每天机不离手的您,知道您的身边已经危机四伏了吗?

沉迷手机导致“数码痴呆症”

手机可以随时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,但随着信息搜索比你自己的记忆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,相关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,导致记忆力下降。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何江弘解释,人的记忆主要由大脑海马体部分负责,但如果不使用记忆力,会引起海马体萎缩,最终导致记忆容量减少。这种影响对于脑部仍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影响最为严重。

“过度沉迷手机会占用人们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,且属于被动接受信息,这是引发认知障碍,加速记忆力衰退的原因之一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还会导致睡眠不足甚至失眠,这同样也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。”何江弘说,要想摆脱“数码痴呆症”,最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养成练习记忆力的习惯。重要的电话号码、人名等尽可能去记忆,并培养手写、计算等习惯,多参与集体性脑力游戏(如打牌、下棋),这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。

诱发脑卒中等各种健康风险

专家称,长时间玩手机已成为年轻人脑卒中发作的诱因之一。长时间玩手游或盯着手机屏幕看电影等,不吃不喝,一方面会造成严重脱水,血液黏稠,形成血栓;另一方面,长时间集中精神对着手机等,会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,情绪也会波动起伏,肾上腺素分泌增加,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。同时颈部长时间保持低头看手机的姿势,还容易损伤颈动脉,导致颈动脉夹层、夹层局部形成血栓,堵塞颈动脉或局部血栓脱落,导致脑卒中。还有一些患者因长时间玩游戏,造成血栓脱落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,眼睛供血血管被堵死,而导致失明。

老玩手机,小心抑郁找上门!

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《社交媒体与年轻人精神健康》报告称,16~24岁人群中有91%使用社交网络,那些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的年轻人,精神健康状态更易不好,还可能出现自我评价差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比如社交媒体中,用户会看到大量经过美颜、编辑的照片或视频,并常会拿来与自己平凡的生活进行比较,更容易加深焦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。或者浏览信息时,看到朋友在假期或晚上出去聚餐、玩耍的图片或视频,更容易让年轻人感觉“别人在享受生活,而自己在荒废时间”,攀比嫉妒情绪由此而生。这类照片和视频很容易让年轻人产生“错失恐惧”,即担心自己错失结交朋友、获取新奇经历、投资机遇或其他好事的忧虑。社交媒体的兴起,意味着儿童和年轻人几乎无隔阂地接触,更是增加了网络欺凌的机会。受害者可能因此导致学业成绩变差、抑郁、焦虑、自我伤害、睡眠、饮食障碍等。

“报复性熬夜”危害到底有多大

“涂最贵的眼霜,熬最深的夜”,很贴切地形容了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。众所周知,关灯熬夜玩手机不仅费手机,还费眼睛,不过很多时候都当笑话听了。其实关灯玩手机的危害非常大,甚至让你难以想象。

干眼症相信大多数人看手机时间久了都有过眼睛干涩的体验,这是因为当眼睛专注盯着手机时,会减少眨眼频率,眼球表面泪液会蒸发过快。而关灯看手机时,在昏暗的光线下,眼睛会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,在受到屏幕亮光的刺激后,泪液成分以及分泌都会受到影响,最终导致眼睛干涩,红肿疼痛,甚至能够造成角膜上皮脱落而导致干眼症。青光眼关灯玩手机时也会引起瞳孔变大,虹膜因此会向周边移动,这可能会导致眼部房角(泪液流出通道)变得狭窄甚至关闭,而引起眼内压力增高。尤其对于青光眼高危人群以及眼部结构异常人群,关灯玩手机极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。*斑病变*斑区是眼睛视力最敏锐的地方,我们看到的花花世界全仰仗它,而强光则是*斑的克星。当眼睛受强光直射半小时以上,就可能对*斑造成损伤,*斑区作为眼睛视力最敏锐的地方,一旦受损,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而高危人群,如有青光眼家族史,眼部结构异常、高度近视或远视以及患有高血压的人群,更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!

玩手机还有哪些危害?

损伤皮肤、影响睡眠、伤害关节、腱鞘炎、脱发、影响智力……

看完本文的朋友们,您们还准备“机不离手,手不离机”吗?赶紧放下手机,立地成佛吧!

长按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机不离手危机四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