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〇二〇年除夕当晚,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石窑沟的一个山脚涵洞内,一群人围在火炉旁边取暖。有个七八岁白白胖胖的小孩,被冻得一直吸溜鼻涕。
小孩瓮声瓮气地开口:“奶奶,这山里也太冻了吧,你还要在这里住多久啊?”
佝偻着背的老人开口:“让孙孙跟着我受苦了,等外面的路修好了啊,奶奶就可以搬回以前的房子里了。”
身边的儿子抹着眼泪:“妈,都是我没用,咱家没钱,也不能让你挑个好地方住。”
老人安慰着自己的儿子:“你爸现在病还没好呢,妈也不怪你,妈这辈子闲不下来,吃过苦才知道什么叫享福啊!”
这个春节团圆之际,居住在山脚涵洞下的一家人是怎么一回事儿呢?老人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?
“勤劳的小两口”
郑向春(化名),年4月25日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白云山附近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。
郑向春是家里的长女,从小时候起,郑向春就格外懂事。
长姐如母,郑向春小小的身躯担起了照顾家里弟弟妹妹的责任。
郑向春没有读过书,她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。
郑向春刚满13岁,她就开始跟着队里的生产队开始干活。
最开始村里人见她年纪小,都给她安排最轻松最简单的活。
然而郑向春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,她像是为了证明自己,总是在干完了自己的事情后,抢着去帮别人做事儿。
郑向春20岁的时候,她能做的事儿比村里的男人还多。
而且郑向春完成的事情干净利落,总是受到生产队里的公开表扬。
别人在山上放牛,一次顶多四、五头,可郑向春在山里放牛,最少的时候也没低于过六头。
她最多的时候,能够窝在山沟沟里,一次性放七、八头牛!
在那个年代,郑向春这样能干的女孩是特别吃香的,来家里提亲的人也格外多。
在郑向春23岁的时候,她嫁给了村里的老实人,高建伟。
高建伟也是干活的能手,平日里村里人都知道,女孩里能干的是郑向春,男孩里最踏实的便是高建伟。
高建伟有兄弟,郑向春嫁到高家后,高家便分了家。
高家家贫,加上高建伟是老二,高建伟和郑向春夫妻俩分到了三间土瓦房,还有两亩地,其他什么都没有了。
然而高建伟和郑向春并不气馁,他们相信,只要通过夫妻俩的努力,他们的生活依旧可以过得很好。
“小山沟里只剩下两户人家”
在结婚后不久,郑向春便怀了孕,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孩。
农村人喜好多子多福,在生下了大女儿后,郑向春又相继生下了两个孩子。
郑向春和丈夫一共有三个小孩,前两个都是女儿,最小的那个是儿子。
孩子出生后,郑向春夫妻俩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一个生活环境,变得更加努力挣钱。
在小儿子出生后,为了能够挣更多的钱,高建伟还曾经走出山村,来到了外省打工。
高建伟也并不操心在老家的妻儿们。
郑向春很厉害,她独自在家也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虽然家里只有她一个劳动力,但只要郑向春在家,放牛、种地等等,她都能协调很好。
虽然一家人生活贫苦,但郑向春和丈夫还是努力将二女儿和小儿子送去了读书。
二女儿是个读书的料,初中后考上了高中,不过最后遗憾没有考上大学。
但高中毕业后,二女儿还是分配到了工作。
农村老人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心态,郑向春夫妻俩也特别希望儿子能有出息。
然而儿子贪玩,在读书这件事上并不用心,郑向春的儿子初中没读完就出来打拼了。
郑向春的小儿子在出去后不久,就带了一个女孩回来,称两人是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的。
那时候郑向春的两个女儿都还没有嫁人,小儿子先找了个媳妇回来,对于郑向春一家完全是意外之喜。
儿子的女朋友来自福建那边的农村,也是个勤快的人。
郑向春可喜欢儿子带回来的这个女朋友了,对方刚在家里住了几天,郑向春就将对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了。
等小儿子和女朋友都到了法定结婚年龄,两人立马去领了证,在老家还办了场豪华的婚礼。
小儿子在外面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来,所以婚后他一直和妻子住在父母家里。
好在两个姐姐很快就嫁了出去,一家人住得也不算拥挤。
郑向春一家生活的小山村,原本有来口人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渐渐只剩下郑向春和邻居两户人家了。
其实在九十年代末,村子里的人就合伙将通往外界的路扩宽了。
虽然并没有修成水泥路,但车子也能从土路进入到村子里了。
然而村子里的小孩太少了,建立不起学校,孩子们想要上学,需要步行十里开外。
那些有孩子的家庭纷纷搬出了小山沟,渐渐地大家都搬离了。
搬走的那些村民,有钱的则在山路边自己修建房子,没钱的也只能靠租房子过日子。
后来郑向春的小儿子夫妻生下了孩子,小儿子夫妻也搬到了山下去住。
郑向春和丈夫一直守着山沟里的老房子。
一来是因为夫妻俩念旧,二来夫妻俩的确没什么积蓄,搬去山下也没地方住。
“人不服老不行”
郑向春和丈夫俩的生活很简单,两人居住在山里,也不花什么钱。
他们种了几亩玉米地,若是有收成,也够夫妻俩平时吃的,若是没有,他们还养了牛。
牛在山上吃草,他们也不需要怎么操心,平时缺钱了卖两头也能缓一缓手头上的紧缺。
郑向春和丈夫的身体一直都很好,他们居住在山里,平时饮的是山泉水,呼吸的是新鲜空气。
老两口自诩自己能长命百岁,然而人还是不得不服老。
在年开春的时候,郑向春在山上去放牛。
结果牛不知道怎么了,突然发了疯,郑向春跟在牛屁股后面追,结果不小心摔倒,导致自己大腿骨折。
以郑向春年轻时候的身体,大腿骨折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。
然而老了之后身体就不行了,伤筋动骨一百天,郑向春一共住了两次院,才把大腿给养好了。
结果就在出院后没多久,郑向春在山里的时候又被大马蜂蛰了眼睛。
她心疼钱,被蛰了眼睛后医院里做检查,医院简单治疗了事。
结果落下了后遗症,之后患上青光眼,做手术换了眼珠子才好。
郑向春一医院,她出院后也没觉得身体有啥病根。
一直到快七十岁,她才感觉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变差。
儿女都劝老两口下山住,住在儿女身边也能有个照应。
但郑向春和高建伟心疼自家的三个孩子,三个儿女工作都一般,家里还养着小孩,要还房贷。
郑向春夫妻俩觉得,自家去儿女家只是累赘,住在山里自在还不讨人嫌。
特别是自家的小儿子,郑向春从小到大都特别担心这个不着调的小儿子。
年左右,小儿子和妻子离婚了,他们婚内孕育了三个儿子。
在和前妻离婚后,三个儿子的抚养权都判给了小儿子。
如今小儿子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,三个孙子的花销特别大。
家里没人照顾三个小孩,小儿子连外出打工都不行了,只能在附近打些短工。
儿子自己的生活都一团糟,又怎么来照顾父母呢?
“倒霉事情接二连三”
郑向春觉得年是自己一家人最倒霉的时候。
老伴儿高建伟为了挣钱,七十多岁了还外出打工。
结果就在外出替人伐木的时候,高建伟手上的电锯割到了脚,脚指头当场就鲜血直流。
在医院治疗花费了一万多元,还好雇佣的老板是个有良心的,帮忙给了一半。
从那之后,高伟的身体就不行啦,一直躺在床上,也不怎么能够下床活动。
结果就在年9月底,河南突发暴雨,白云山附近出现了泥石流。
郑向春和老伴一直待在屋子里,老屋子还算结识,老两口在暴雨时并没有受伤。
然而等雨停了,老两口发现了大麻烦——下山的路都被水给冲没了!
其实因为暴雨,村子附近的路都已经被冲垮了。
当地很快就组织了人来修路,清淤搬走附近的碎石。
然而因为老两口居住在山沟里,那个山沟里只有两户人家,也没人愿意帮他们清理那么长的一段山路。
在暴雨过后,老两口的儿女跨过艰难险阻找到了老两口。
垮塌的山路阻碍了老两口上下山,田里的庄稼也不行了。
老两口的儿女给老两口送来了米面油,暂时解决了老两口的燃眉之急。
然而到了冬天,通往山沟的路还没有完全修好。
虽然人走的路已经开拓出来了,老两口也能下山了,可是路上还是有大块的落石。
大雪封山,山上囤积的干草已经被牛群吃光了。
大车进不到山沟里,如果用摩托运送干草进来,又十分费事儿。
老伴儿的脚上还没好,不能下山。
思来想去,郑向春决定独自赶着牛群下山,暂时把这个严寒的冬季熬过去再说。
郑向春在山底找了一个石窟,里面有两三米深,郑向春把这里当做自己暂时的家。
为了能够让石窟住人,郑向春找了好几个木杆,然后用木板和铁皮围起来。
而石窟里空出来的地方,就用来给牛住。结果冬天的时候,洛阳下了暴雪。
若是老伴儿腿没受伤,还能帮郑向春一起搭个简易的牛棚。
可惜没有如果,在下雪的时候,郑向春只能用毡布简单挡住洞口,就算是保暖了。
结果气温降得厉害,雪实在是太大了,还是三天内有两头牛被冻死了。
这两头牛值三万元左右,郑向春老两口已经喂了一两年了。
然而这算是天灾,谁又能躲得过呢?
“苦难中仍旧乐观”
郑向春自入冬以来,一直在石窟里住着,偶尔丈夫也会下山来看望她。
今年春节的时候,三个儿女带着家人来长辈这里团年。
在除夕夜当晚,女儿从家里端过来一锅饺子,郑向春这才在过年尝了饺子。
郑向春本来想让儿女们都回去,但是几个孙子非得陪在郑向春身边。
一大家子挤在铁皮搭成的屋子里,都说聚众取暖,可屋子里却没有暖和到哪里去。
郑向春的孙子一直在发抖,冷得睡不着觉。
为了让孙子暖和一点,郑向春端来了铁盆,烧火烧了一晚。
因为害怕火灭了,孙子们会着凉,郑向春一晚上都没睡,一直守着火在。
春节那段时间一直在下雪,最深的时候,堆了足足有半人高,因为山里冷,雪也都不会融化。
郑向春在山里得穿那种到膝盖的雨靴,不然雪水触碰到人的体温,打湿了衣服,还会冻得人刺骨得疼。
然而哪怕穿了雨靴,靴子里还是会进水,冷得手脚直发颤。
过年的时候一直下雪,儿女们担心老母亲。
山底下还有两间破房子,那是以前村里人的旧房子,如今没人住。
儿女跑去联系了房子的主人,直到正月十五,郑向春才从石窟窑洞搬到了房子里居住。
这种经历说出来别人都觉得悲惨,但郑向春却一直乐呵呵的。
之前她住的石窟,被她用来当作大冰箱。
里面有个石缝,用石头摆成了阶梯状,郑向春的东西都放在里面。
过年时候儿女买来的肉,在里面一直没坏,现在拿斧头都劈不开。
郑向春心态很好,她也不是一直住在山底。
等春天到了,山上的雪水化了,地上的草开始发芽,她就要赶着牛群重新回到山上。
这一年时间里,路好说歹说也得给修好了。
等到下一个冬天,他们不用再担心干草的问题,郑向春和丈夫又可以回到从前的生活轨迹。
虽然心中有面对生活的酸楚,但郑向春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人各有苦衷,但只要乐观,相信生活一定会善待你。
-完-